A Python developer at day A Java developer at night PyCon China organizer @pythonhunter__ co-founder @containerd CTL maintainer. Super fan of @yurucamp_anime

Beijing
Joined July 2015
这倒不是客套话,因为这是我觉得我应该成为的人 我一直认为 SRE 这个岗位,在老板认可你的价值的情况下(很庆幸我现在的团队和老板就是这样),是不应该有很强存在感的一个岗位。我的职责应该是去梳理风险,建立机制,而不是当来回救火的“孤胆英雄” 所以我在我这次的反思里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应该提前把为我自己准备的 SOP 变成面向全员的 SOP。 我入职以来其实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大家建立一些面对事故的处理机制。即便离开我,这套机制也能运转。在目前算是有一些效果 让我自己成为一个“可替代”的人,算是我自己的工作目标吧(
Replying to @Manjusaka_Lee
saka 这孩子,我真是太感动了
8
1
111
正儿八经再来给我司招点人 关键词:AIGC/二次元/行业 Top/超高速发展/Remote 工作 我们目前来说,招聘的岗位有全栈/后端/前端-有seo 经验/搜推算法/推理加速/MLE/ML Data 我司目前出于一个超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们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保证了一个良性不卷的氛围。我们鼓励大家能高效的完成事情而不是无效的内卷。 在超高速的发展的时候,意味着你有很多的活可以去做。这也意味着你会犯很多的错。 而我司一直秉持的一个观点是,宁可做错事,也不要不做事。 所以我们一直鼓励大家多做,在犯错中成长。 在今天我主持全体10月的复盘会的时候的,我也会在会议开始给大家说清楚,我们 challenge 的永远是事。而不是具体的人 与此同时,我们会非常愿意去讨论一个候选人的潜力与未来价值,同时愿意给大家放权放资源去做事 而公司其余的氛围就非常的好。大家都是年轻人。举个例子就是今年在我猫过世那段时间,我司很多同事都去给我买手办,在我通宵陪护的时候给我陪聊 etc. 至少我对这里有很强的归属感 至于待遇问题,我现在没法给出一个通用的结论,但是用一个比较好具现化的例子来说就是我们能对标阿里同 Level 的薪资还是没有问题。 如果你最近恰好有想看机会的想法,而且你对 AIGC 这个赛道感兴趣。那么欢迎你和我聊聊(me@manjusaka.me),我请你一杯咖啡
15
5
1
144
鄙司招人
最近看到很多 AI Startup 在招人,我也来凑个热闹 公司画像:二次元/Remote/AIGC/T2I,基本上能说我司是目前赛道最 Top 的选手 我们目前来说,招聘的岗位有MLE/数据分析/前端/移动端(iOS和Android)/后端 OK 说完概况来说一下我司具体的情况,以便于各位去判断是否和我司气场相近。 简而言之,我司奉行的原则1是“不做事可能会比做错事后果更严重”,所以在原则1上我们衍生出了几个文化 1. 当你觉得有必要做的事情后,你可以直接产出文档,拉上相关同事进行讨论。大家有一致的意见后,那么就可以去做。 2. 比资历更重要的事情是让正确人的去做正确的事。 3. 你所做的东西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文化1的一个例子是,我从目前的客诉和一些客户反馈中判断出我司目前某个重要子系统需要重构。我整理归档后和业务负责人电话(他也在推上XDDD)对了十分钟后,我们就正式的确定要做这件事。这件事最后因为复杂度和历史债务问题,最终我请 CTO 完整来主导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从立项开始就不会有人在说我是做 out of scope 的事情 文化2的一个例子是,我司某个探索方向的很重要的新产品是交给几位相对 Junior 的同学来做。从最开始就没有人会擅自对他们指手画脚说“这件事你该怎么做”,而是给予他们的独立性与探索空间。事实证明他们做的也很不错 当然有了原则1,我们就会有原则2,即“公司会为你的事故买单,但是你需要从中学习到东西”。我们每份事故报告第一句话都是写的是“我们反思的是事而不是人” 写到这里,你大概也能对我司的文化和我们想要什么人有了一个了解,简而言之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喜欢探索,喜欢发现系统中不足并敢于提出来去改进的同学,如果你最近恰好有想看机会的想法,而且你对 AIGC 这个赛道感兴趣。那么欢迎你和我聊聊(me@manjusaka.me),我请你一杯咖啡 最后可能有人会问你们加班吗?这就要说到我们另一个管理原则上了,“无效加班是管理失能的一个表现”。作为一个 startup,在 oncall 或者有少量临时需要处理的时候,说不加班是不可能的。但是根据我的观察,我司大部分同学是保持了 work-life balance 的。欢迎有机会一起看看我司水群的摸鱼日常
2
1
30
news.ycombinator.com/item?id…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 lazy import 这个语法设计,但是确实是个好东西
3
1
1
19
看着六楼站在三楼打二楼 饿了么改名淘宝闪购确实是上六楼了
1
13
无内鬼,讲点饿了么笑话 之前饿了么被收购后,集团有同学在论坛上吐槽最近饿了么为什么配送这么慢。但是一直没有饿了么同学去回答 为什么呢? 即答:因为饿了么同学和外包一样,没有集团内网的权限
12
6
1
271
mp.weixin.qq.com/s/FzaJ3jMhF… 感谢饿了么上云为集团很多人晋升做出的贡献.jpg 哎 阿里 哎 饿了么
2
1
33
准备从 wezterm 正义切到 ghostty 了
9
26
我们团建,被点了要分享点东西。想了半天准备分享一下家用急救及逃生101
7
29
这个笑话其实略微有一点冒犯啦 我确实会有一些领域比 CTO 更深。但是这样做的一个前提还是我司很棒的一种合作文化 1. 尽可能尊重一线做事人的看法 2. 讨论着去做事而不是爹味的教人去做事 我司包括 CTO 在内的很多同事,还是把 maybe we can do 的不是 you need to do 这种做事风格落扎实了的
This tweet is unavailable
3
1
42
今天和 CTO 还有搭档进行入职半年的 1 on 1 on 1(乐(什么叠加 两位都对我入职这半年多给出了超出我预期外的评价 坦白来说我没预料到会有这么好的评价( 我自己也很惊讶我入职这半年多暴发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我今天和他们坦言,能支持我在这里做事的有两点 1. 我做的事能直接体现在用户的体感上,有着非常强的 feedback 2. 非常高的信任度。在我和 CTO 因为一些事情有分歧的时候,很多时候 CTO 都会优先考虑我的意见。而我在入职才一个多月的时候就放权给我让我负责非常大的技术合作合同。这在其余公司是很难做到的。以及我的同事们对我都报以了非常高的信任与包容 作为一个 SRE 来说,无论是 feedback 还是信任都是极为稀缺的物品。所以我很珍惜。希望在这里能把事情更进一步的做好。每天进步一点。每天都走出更踏实的一步 BTW,我司还在招人,我司更进一步的企业文化参考 x.com/Manjusaka_Lee/status/1… 后端 / 全栈 / ML Data Engineer / Growth Engineer / SEO Engineer / 推荐算法 / MLE 等职位虚位以待
4
4
126
今晚在看一个青蛙的视频的时候,突然想起“大明湖里有蛤蟆,一戳一蹦跶”这句 在我心里,这句其实是一句上品之作。我很喜欢这种能在很短的文字里展露出一种别样的生机的文字。而且这种文字高度凝练,而且具备一种独属于语言的诙谐与意向抽象的感觉(翻译为其余语言会失去这种特别的美感)。其实他另外一句“忽见天上一火镰,好象玉皇要抽烟。”,说实话用火镰这一意向来指代闪电。如果不是具备极深的生活经验与观察。是很难比喻出来的。 与此同时,大洋对岸,我也有很喜欢的 “紫陽花や壁のくづれをしぶく雨” “柿食へば鐘が鳴るなり法隆寺” 以后一句为例,我很喜欢的翻译是“柿子入我口,钟鸣法隆寺”,一个游客在游览一个深幽的寺庙的动态画面跃然纸上。 我很喜欢这种隽永的文字透出来的生机。有些时候回看这一些似乎习以为常的文字,去思考一些未曾注意的时候。会感觉似乎在这灰暗的世界里,有一束光照入你的心间 #文字是有力量的
2
15
感觉我快速成为 PostgreSQL 初级懂哥了 可以最近出三篇 怎么样进行实例拆分 怎么样进行数据库分表 怎么样跨大版本升级
好问题,我觉得这更多是阐述一个最关键但是常被人忽视的原则“先救命,再治病” 不管用什么手段,先恢复服务,再谈起他
国内现在喜欢谈1-5-10,有些地方还会加上3。从这次事故来看,如何评价这套理论🤔
3
16
睡觉前 同事:这个不确定,要不等下 saka(其实是个关键链路,但是同事很体谅我,没找我,被我看到了) 我:什么逼动静 一分钟后 草,P0
3
54
坦白来说,很少 第一个点对于不到一定体量的业务,你很难做到以比云厂商更低的成本做到更好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一个是稳定性是需要投入专人去做的,另一个采购是需要有规模来谈判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灵活性,比如我们最近反复在尝试不同主频的 CPU 对于技术指标的提升 第二个点是云厂商提供的跨区域的很多工具,可以让你相对快速的以部分数据有损的情况下在一个隔离的地域起一套服务 我很难想象比如你在12h内能完成一个全新机柜的上架,setup 与流量切入
话说,aws挂这一波,有多少人会放弃aws 转自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小项目。
越想越气 TMD AWS 就是安卓云厂商!
15
2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