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上班的人,都该拥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偷。
很多上班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每天的工作一样,干久了没啥成长,混着混着就变麻木了。
正是这样,就要去偷,
不过不是偷客户、偷资料,而是偷方法、偷逻辑、偷模式。
你要把公司里跑得顺的那套运营体系拆解下来,吸收进去,再重建成属于你自己的。
举个例子,你在一家教培公司做班主任,表面上就是服务家长、盯进度、催续费。但换个角度去看:
- 为什么这家公司能稳定获客?
- 客户是怎么转化的?话术脚本怎么写?
- 裂变奖励是如何设计的?
- 老带新机制是怎么跑出来的?
- 收钱节点在哪里,怎么切入才自然?
你把这些流程一点点拆解、分析,就是一套完整的用户增长 + 转化 + 复购逻辑。
这样来看,偷的过程就分三步:
第一步,拆解
带着旁观者视角去看,把公司的获客、流程、转化动作都拆成清单。
第二步,吸收
先别急着抄,要搞明白逻辑。比如客服的话术,是为了提升成交率,还是为了减少售后纠纷?
逻辑想清楚,才算真正学到。
第三步,重建
别人的模式照搬撑不了多久。你得结合自己的资源去改造。
公司靠低价引流,你个人没资本打价格战,那你能不能用内容、社群、细分场景做切口?骨架可以借,肌肉要自己长。
那如果公司在亏损呢?
这时候更值得偷的不是赚钱的模式,而是踩坑的经验,比如:
- 产品为什么卖不动?是定价有问题,还是定位跑偏?
- 渠道投放为什么亏?是数据没跑通,还是投放逻辑错了?
- 团队里哪些环节效率低,导致成本被拉高?
亏损公司的每一条失误,都是一份反面教材,要学会提炼哪些是战略方向的问题,哪些是执行细节的漏洞。
别光看公司如何成功,也要看它为什么失败,这些经验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你看,这样下来能学到的东西就是很多了,职场能不能学到东西,从来不是看公司给你多少,而是你自己能拿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