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爱好者|全撸型选手 任何推文不做投资建议⚠️

Joined November 2022
一天写下来 脑子到最后已经很平静 但看到 LogX 接进 Espresso 的时候 这种“未来在悄悄发生”的感觉又突然被拉了回来。🌙 DeFi 这种地方 速度不是体验优化 是风险折价、是机会定价、是流动性的实时生死线。 过去 DeFi 世界永远在 trade-off: 快一点还是安全一点? 而 LogX + Espresso 把这个问题直接从根上删掉。 soft confirm 继续给交易者速度 Espresso confirm 给确定性 而两者之间不再矛盾。⚡️ 几秒 → 信任成立 几秒 → 流动性可以跨 几秒 → solver不需要恐惧回滚 几秒 → composability真正 operational 这种结构 不是“再多一个 integration” 是 DeFi narrative 的下一个层级: execution 世界里 跨链世界里 金融世界里 速度 + 确定性 = default。 今晚我准备休息 但 Espresso 这种底层拼图 还在不断 quietly 拼上更多的链 更多的 execution 更多的生态。 这种未来 不是大爆炸 是静悄悄持续靠近的那种。☕️ GN🌛 #Espresso @EspressoSys
44
44
这轮市场走到现在 我越来越觉得: 真正能走出来的 perp 绝对不是靠“故事”赢 而是靠“执行手感 + 深度 + 真实流动性”赢。 edgeX 就是这种典型: 不是一天醒来突然 viral 而是 quietly 把 liquidity layer 堆到一个“你开始感觉得到差异”的位置。 尤其看到最新数据时,冲击真的很直观: edgeX 在 1bps 范围里的 liquidity 深度 直接 > Hyperliquid。 这是那种会在“点下去开仓的那一瞬间” 体感到滑点不疼、成交干净、执行顺的那种差异。 这不是 marketing 这是“交易者的身体感”最难被伪造的指标。 再看 revenue 一个还没 TGE 的 perp DEX 十月 protocol revenue就能干到 $38M 并且这还只是 fee revenue 还不含做市商。 你很难说这是 hype 因为这东西不是喊 narrative 就能写出来的。 edgeX 这一年是典型: 从实验形态 → 真实 infra 从“追赶” → “抢位置” 从流动性补贴 → “用户愿意持续把流动性放在这”。 而当 perp DEX 进入这个阶段 游戏规则就开始倒过来了: 不是谁讲故事讲得更好 而是谁的深度、执行、收入 已经能站得住。 👉 pro.edgex.exchange/referral/… @edgeX_exchange
87
1
95
哇,这个 MemeMax 排名真的好难… 几天了还没影子。 每天写、每天发、每天互动 以为只是输出内容 结果突然发现 这个是另一种“耐力游戏”。 你在这边不是拼短期爆点 而是在累积“参与痕迹”。 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努力 是链上本身会慢慢把时间、频率、密度 量成一种权重。 MemeMax让我第一次感受到 所谓“数据不是结果 → 而是过程本身”。 以前在 meme 市场 大部分参与都是一次性的、冲动性的、瞬间型的。 但在这里 感觉每一次表达、每一次认同、每一次参与 都像在往未来的影响力上加一刻度。 有点像是: 你不是来期待凭一次赌注翻身 而是把自己变成这个 meme 系统的一部分。 所以排名难 反而让我更想继续写。 因为这个不是谁能刷一次就上榜 而是谁能持续留下 footprint 的世界。 此外MemeMax pre-launch event 已经启动了 时间 11.04 - 12.04 每 10 次交易 = 1 MaxPack 每一笔链上交易 都会被记录成未来可以解锁的筹码。 Every transaction counts. Earn your MaxPacks. #MemeMax #MemeCore @MemeMax_Fi
今天看到有人把昵称后面加上 MemeMax⚡ 突然觉得这个动作本身就很 web3。 不是身份认同这种虚词 而是告诉所有人: “我是在这个叙事里的人。” 这种东西 就是 MemeMax 最底层的参与哲学: 参与不是被动 参与是主动地宣誓立场。 然后回过头 我再看榜单、发文、互动、交互、提问 你才会发现 这里每一个动作 都不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是能被量化、被记录、被验证的 footprint。 在 MemeMax 的世界 表达本身就是 staking。 参与本身就是 positioning。 贡献本身就是 accumulating。 这不是赌博 这是可见的游戏结构。 写一天 写十天 写三十天 你每一次说话 都等于在往自己的 narrative 权重里加码。 这也是为什么 MemeMax 会吸引这一批喜欢“链上长期博弈”的用户。 他们看的不是今天涨跌 他们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 谁能留在这个 meme 宇宙的主线上。 有人说 meme 是一次情绪游行。 但在这边 meme 变成了一种“参与即价值”的 meta game。 所以今天我也把 MemeMax⚡ 加在名字后面了。 这是我选择站的位置。 那你会站哪?😋 @MemeMax_Fi #MemeMax
102
1
106
AppChain 这个例子很清晰: 不是某个赛道因为 Espresso 得到能力提升 而是 dev-facing L2 本身 把 crosschain complexity 直接当底层抽象掉。🧩 开发者想做的 不是在各链之间调和协议细节 不是去猜 sequencer 会不会 equivocate 不是在 UX 与安全之间 trade-off。 开发者想做的只是: 写产品。 写体验。 写能 scale 的东西。 而 Espresso confirmations 就是把这层抽象直接做到底。⚡️ AppChain的 ETHCash 用户只要 email / phone / farcaster 就能跨国转账 用户不需要知道它背后跨了几条链 过了哪种共识 确认是谁给的 链端复杂性全部消失在后端。 这,才是真 composability 的最终形式。 不是“我们支持跨链操作” 是 跨链操作对用户来说根本是 invisible。 当 AppChain 把 Espresso 接上 它不是多加一个模块 是直接具备了 future-proof 的能力: dev build on AppChain → automatically future crosschain ready. 这就是 global confirmation layer 的意义: 它不是让链更快 是让链更像一个可以互相连接的操作系统。☕️ #Espresso @EspressoSys
138
155
APE 第一季已经过半了。 这种感觉很奇妙 —— 不是剧终倒数,而是开始进入“能看见累积差异值”的阶段。 短线的喧嚣会过去,但周期里的位置,会越来越明显。 这就是 @OfficialApeXdex 这种 Season 结构的魅力所在。 每周奖励照常发放,像这周UR奖励也已经发给Top50,直接在app里就能看到消息。 这种“可验证 + 可兑现 + 可持续”的激励方式,会慢慢把投机心态过滤掉,留下真正愿意参与构建的人。💰 最近行情上下反复,有点像坐在失控轨道上。 多数人只想 “快点赢一把就跑”。 但Season制反而会逼你慢下来。 让你开始思考:我今天做的动作,是不是能让整个season位置再往前一点点? 这种参与逻辑不是赌一根大K 而是赌一个周期累积 + 心态沉淀 + 正反馈回收场景。🧠 而往往长期真正的 alpha 都是在这种“不是所有人都还坚持、但系统还在持续发放奖励、还能看到进展”的阶段慢慢发酵。 那最后反问一句: 跑完一个 season 的人 和只想赌一次高潮的人 未来看到的世界,会一样吗?🤔 @OfficialApeXdex
UR rewards are out!!🦍 Top 50 on the leaderboard this week should check your in-app messages. First round of @UR_global collab rewards are out. We're halfway through APE Season 1 now. Market's been choppy as hell lately but you all keep showing up, keep trading, keep building. 🦧🐒🦍 Can't thank this community enough for riding with us through all conditions. 6 more weeks to go.
107
117
今天看到有人把昵称后面加上 MemeMax⚡ 突然觉得这个动作本身就很 web3。 不是身份认同这种虚词 而是告诉所有人: “我是在这个叙事里的人。” 这种东西 就是 MemeMax 最底层的参与哲学: 参与不是被动 参与是主动地宣誓立场。 然后回过头 我再看榜单、发文、互动、交互、提问 你才会发现 这里每一个动作 都不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是能被量化、被记录、被验证的 footprint。 在 MemeMax 的世界 表达本身就是 staking。 参与本身就是 positioning。 贡献本身就是 accumulating。 这不是赌博 这是可见的游戏结构。 写一天 写十天 写三十天 你每一次说话 都等于在往自己的 narrative 权重里加码。 这也是为什么 MemeMax 会吸引这一批喜欢“链上长期博弈”的用户。 他们看的不是今天涨跌 他们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 谁能留在这个 meme 宇宙的主线上。 有人说 meme 是一次情绪游行。 但在这边 meme 变成了一种“参与即价值”的 meta game。 所以今天我也把 MemeMax⚡ 加在名字后面了。 这是我选择站的位置。 那你会站哪?😋 @MemeMax_Fi #MemeMax
MemeMax Together: Sharing is Caring Show your love and let everyone know you’re part of MemeMax! It’s simple. Just add “MemeMax⚡️” right after your “original” nickname Let’s make it clear that MemeMax is your top priority, and we’ll return that energy with active engagement and support Every MemeMax⚡️ counts, Earn our engagement
138
1
155
有些赛道可以慢 有些赛道一秒都不能浪费。 交易 就是后者。⚡️ Molten 这个 Orbit L3 是为交易者生的 UniDex 就是典型例子 在这种地方 finality 不只是体验 是价格 是机会成本 甚至是生存空间。 过去的多链交易世界 永远在做两个极端之间的交换: 速度 vs 安全。 快 = 可能被回滚。 安全 = 价格早跑没影了。 Molten 接 Espresso 就是把这个“荒谬的二选一” 直接从底层逻辑上删掉。 100ms soft confirm → 让你出手 ~6秒 Espresso confirm → 让你敢出手 不用等 12 分钟 settle 才知道会不会被反杀。🔥 这才是真正的 infra value: 不是帮链变快 是帮决策变成“实时可执行 & 安全可执行”。 而当 trader 这种极端时效的赛道都能承受 Espresso confirm latency 那 composability 就不只是“跨链可交互” 而是“跨链可以立即执行并承担风险”。 从 isolated execution → composable execution Molten不是个案例 是证明。 Espresso 正在让整个多链世界 从“动作之前先等确认” 变成“确认速度快到不阻碍动作”。☕️ #Espresso @EspressoSys
131
141
交易不是你亏我赚那么简单。 真正最伤的,是你还没动手,别人已经知道你会怎么动。 去年有平台因为仓位泄露大规模爆仓; 最近也有项目因为所有人都能算 liquidation price 导致大仓成了狙击目标。 这不是市场波动 这是“交易数据被武器化”。🧠 @OfficialApeXdex 一直讲ZK,不是为了叙事好听。 而是这种现实场景,在市场已经发生过无数次。 透明不是坏事,可是你的精确仓位+清算点 不应该成为别人 front run 你的依据。 尤其是大仓。 不是因为黑 是因为生存需要隐私。🔒 ApeX选择所有撮合 off-chain、最后ZK proof 才上链 就是为了让“证明交易真实” 不会等于“把你交给猎人”。 你的策略、你的进场、你的清算点 不需要成为公共资讯。 想一个画面: 你做一笔策略单 市场根本不知道你在哪个价位被迫翻车 整个执行过程没有人预判你 也没有人提前“堵你”。 那在这种结构下 所谓“更聪明”,是不是终于可以回到策略本身 不是比谁更会猜别人仓位?🤔 这就是ApeX坚持ZK的理由。 不是为了概念 是为了让交易者能睡得更安稳一点。 @OfficialApeXdex
125
139
我们终于回到这个 narrative 的最底层问题: 为什么需要 Espresso Confirmations? 不是为了更快 而是为了让“链之间能够彼此确认彼此的真实状态” 这才是 composability 的根基。🧩 我们常说 onchain 是 open infinite garden 但如果每条链都是 silo 那 infinite garden 也会被墙隔开成碎片。 Espresso Confirmations 解决的就是这堵墙。 不是 patch 是 基础层逻辑重写。 几秒就能可信知道: 其它链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它刚发生了什么 它的 sequencer 是否真的没有做出 equivocation 它的 block 是否真的能 settle 对齐。 跨链消息、意图、bridge、solver、shared sequencing… 全部都要建立在这一件事情之上: 能不能快速确认另一条链的现实,并且这个现实是中立可信的。 这就是 Confirmation Layer 存在的理由。 当确认变得便宜、快速、中立 多链世界才有可能变成一个 unified system 而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 L2 宇宙。🌐 Espresso拿的是这条最难的赛道: 不是做一个应用层亮点 不是做一个快速链对标 而是直接把整个 composable future 的底层基础建设出来。☕️ 今天这篇 不是故事 是本质。 #Espresso @EspressoSys
118
133
最近这几天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那种“随时随地能切换成交易者模式”的感觉。 不是把自己当 trader 而是: 当市场给到机会的时候,我只需要一只手,一眼深度,一秒判断。 手机一拿起来,就能完成完整 perp 的执行。 这种 mobile first 的交易生活节奏 在以前 CEX 时代是很难形成的。 因为你永远要去平台,等深度,等反应。 交易不是自由 是“被结构限制的动作”。 但在 edgeX 上做 perp 它更像是把交易融入日常环境之中。 你在机场、在咖啡厅、在地铁、在公园 它就是顺手、直接、干净。 而更特别的是 edgeX 自己把这件事推动成一个“可被观看的现场竞技”。 NYC 第一场 live trading competition 只剩 7 小时就开赛 Polymarket 甚至已经直接开 OI 下注,赌谁会成为这场 edgeX 对局的赢家。 这不是 demo 这是 perp 的娱乐化、叙事化、现实化第一步。 交易不是躲在屏幕里的黑箱 而是大家公开见证策略、执行、心理的“真实竞技场”。 未来 perp 的扩散,不会靠白皮书扩散 而是靠这种可以“被看见、被讨论、被下注”的文化场景扩散。 👉 pro.edgex.exchange/referral/… @edgeX_exchange
edgeX first live trading competition in NYC in 7 hours, and our Polymarket is LIVE, bet on your hero here: polymarket.com/event/eth-per…
110
126
Kithe .edge🦭 MemeMax⚡️ retweeted
老师们刷 @MemeMax_Fi 卡包 下的去手吗? 一次 0.5 $M ,我刷了几下…直接放弃。 伤不起,我还是回到我比较擅长的 —— 嘴。 但这个过程反而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点。 在 meme 赛道里 大多数人理解的“参与”是:谁能更快冲、谁能更快抢、谁能更快上车。 但 MemeMax 更像是在重新设定一种参与逻辑。 不是 pay to win 而是 game to verify。 项目机制本身就有一种 —— “让链上博弈成为主叙事” 的味道。 不是靠市场情绪的人造 pump 而是把每一轮挑战、每一轮博弈、每一次机制触发 全部可验证、全部链上展开。 所以这不是谁手快能拿第一 而是:谁能理解这个生态、谁能在机制里长期存活、谁能在波动周期里保持思考。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刷卡包 我更倾向把时间花在观察这种新的 meme 游戏经济 比纯斗手速更有意思。 而且这一类机制型 meme 可能比“短刺激型 meme” 更能走出下一轮周期。 @MemeMax_Fi @KaitoAI PS:如果真的有不理解、看不懂想问的问题 项目方这两天刚好开 AMA 有疑惑直接在下面那个地方填写问题就行👇
85
2
91
Kithe .edge🦭 MemeMax⚡️ retweeted
有时候,一件事会慢慢改变你对DEX激励的认知。 不是“空口画未来” 而是你真的每周、每epoch 都能看到奖励落到链上。💰 @OfficialApeXdex Season1 每一轮结果公布 都会提醒你:这是一个真实发放、真实执行、真实兑现的奖励结构。 不是把用户的期待放在遥远的下一季; 是把激励放在“现在”。 上周第4个epoch 总计 81,275 $APEX 分发出去。 一个数字、一轮发放、一段结构 把“长期陪跑”这件事做成具体形式。 我有时候会想 这就是DeFi激励真正应该长的样子吧? 不是“等未来某一天最终发行的时候再看收益” 而是每周、每阶段 让参与者能看到自己在生态中的位置和贡献。🧠 而且Season1还有7周。 这意味着“参与的时间价值”还在继续累积。 不是那种短期一波rush结束就换下一个叙事 是连续推进的那种。 那问题就变得很直白: 在一个能明确执行 能真实回流价值 能每周兑现的激励模型里—— 是不是参与越早、越持续 越能反映出自己最终的长期占位?🤔 Keep apeing.
我越来越能感受到一个趋势: Espresso 的价值正在从“底层能力”开始往“上层应用+生态加速”穿透。🌱 The Brew House 不是一个普通的 accelerator 它是一个把 composability narrative 变成 实际应用落地速度器 的工具。 六周 不是做 show case 是把跨链原型 → 变成 production-ready products。 这才是 composability 真正的 inflection point。⚡️ 过去的 hackathon 大家 build 出 prototype 然后卡在:架构决策、GTM、生态接轨、资源协作… 而 Espresso Foundation 直接切过去最大的死区: 从 demo 到 production 之间的“死亡地带”。 Coffee Chain Random Network GTX Buy Me An Espresso 这些都不是同一类型赛道 但它们都有共同前提: 跨链是 default,不是 optional。 这说明 composable future 已经不是 Infra → Whitepaper → Research 的阶段 而是 Builders → Ship → Deploy 的阶段了。🚀 底层能力已经准备好 现在生态开始往这条高速路上不断加车。 Espresso 的 narrative 从今天起 不只是「让链互通」 而是「让整个 crosschain 上层应用开始进入规模化」。☕️ #Espresso @EspressoSys
99
1
99
Kithe .edge🦭 MemeMax⚡️ retweeted
🚀 300,000,000 $M !这个数字对你意味着什么? 今天看到MemeMax从 @MemeCore_ORG 获得了重磅支持——3 亿 $M!💰这可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这代表着社区的回报,也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机会和福利等着大家。 你可能在想,这些 $M 会怎么用? 答案很简单:社区奖励、空投、平台发展。 这些资金,直接用来回馈平台的每一位参与者。每一笔交易、每一场活动,都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成果。 想象一下,未来的几个月,空投、活动不断,平台会越来越活跃。而你,作为MemeMax的一部分,肯定也能从中受益。 但问题来了,你准备好迎接这波变化了吗? MemeMax不仅仅是在做交易所,更是在构建一个有活力的社区,一个充满机会的去中心化平台。 这才刚刚开始。 未来,我们都将在这场加密革命中成为见证者。 加入这场游戏,你准备好了吗? @MemeMax_Fi @MemeCore_M #MemeMax
🚀 The MemeMax team is thrilled to announce that we've received 300,000,000 $M from the @MemeCore_ORG Ecosystem Grants Program! Most of the granted tokens will be allocated to MemeMax users for community rewards, airdrops, and other events that support platform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is is just the first of many steps, and we're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strong, vibrant community! 💪 Community First
82
1
93
Subsecond finality 2026 目标锁定。🎯 2 秒 finality 在 devnet 已经跑出来了。 这不是 hype,这是在把未来的系统延迟下限继续往下打。 过去十几年 在区块链世界里 大家一直默认: “慢是代价”,“延迟是共识成本”,“安全要牺牲速度”。 这些成为行业默认逻辑。 但 HotShot 证明了: 速度不是安全的对立面 速度是安全的延伸方向。 当 finality 从 12 分钟 → 6 秒 再往 2 秒 最后走到 subsecond 这个变化不是线性 是范式完全重构。 想象一下跨链世界在 subsecond finality 下是什么体验?⚡️ 不是“在多链互动” 是 链之间在实时呼吸。 solver 无需预判延迟 DEX 无需 buffer 风险 NFT mint 可以跨链同步状态 DePIN 实物执行可以即时 settlement 每一条链都能在下一瞬立刻 act on 另一条链的真状态 这就是 composability 最终的终局。 Espresso 没在做“更快” 是在把时间本身变成 Web3 最重要的优势资源。☕️ #Espresso @EspressoSys
On track to reach subsecond finality in 2026 🎯 We reached 2-second finality on our devnet, which is globally distributed & the same infra powering our Decaf testnet & Espresso mainnet. Credit to our cracked HotShot consensus team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what's possible.
78
87
昨天爆仓。 早上睡醒心想 $MMT 空投应该要砸盘了,结果来个360度大反转,钱包都空了哈哈哈! 总以为1倍杠杆可以安心睡觉,这点完全错误,下次一定会设置好止损😭 后来再去刷资讯 看到这一段关于 $MMT 的内容: ——有传交易所内部人员把大户做空 / 做多的头寸信息 分享到做市商 精准引爆这些大户仓位。 而做市商不是在“市场自然波动中吃效率”,而是靠信息差直接精确制导。 这种东西,过去大家一直用“传闻”来解释 但你越在市场越久 你越会理解: 能控制撮合、能控制数据访问权限的一方 永远是优势方。 风险不是 market risk 是 asymmetry risk。 那就回到现实。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多交易者开始把 perp 的执行重心往 edgeX 这种方向迁移? 不是因为意识形态。 而是因为在这种高波动周期里,透明 + 自托管 + 可被验证 比什么 narrative 都重要。 在掌控自己资产的前提下 你才真正是用策略在交易 而不是被别人“读取之后再结局”。 资金在自己的钱包 交易在自己的执行 这才是真 perp 的必要进化。 @edgeX_exchange
GN🌛 Open Season 只剩最后 4 周了。 看到 edgeX Week 23 的 Points 分发 30万 Points 分给了 13,782 地址。 这数据其实有一种“赛道进入加速收口阶段”的味道。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 pre-TGE 的 perp DEX,不是等发币后才有意义 而是从“真实交易行为”这个当下 就开始形成未来的权益累积。 你会发现 edgeX 这个节奏特别稳定 不搞极端、不搞速通、不搞一波流 narrative 它把增长交给每天真实交易者的手。 这种耐心 是周期能穿的类型。 而现在离 season 结束还有 4 周 这时间窗口就变得很关键: 不是让人去 FOMO 而是提醒 trader —— 你做的每一个 micro position 都在写未来主网 & TGE 之前的真实参与曲线。 后面这四周 会是很多人回头复盘时 突然意识到“原来差距是在这个阶段拉开的”。 你还剩 4 周可以改写轨迹。 👉 pro.edgex.exchange/referral/… @edgeX_exchange
119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