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 Fung retweeted
bitcoin is not crypto
The root of the issues we see with the internet today was baked in from the start—th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data wasn't built on a trustless infrastructure, like blockchain. This led to a fundamental separation between data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users (the producers), which has evolved into the control and monopolies we witness now. Yet, the future doesn't demand pessimism. The ver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to some extent, fueled the growth of both blockchain and AI.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se two forces will inevitably converge to give rise to a better, next-generation internet. We are building what we call the "MetaWeb"—a paradigm for an interconnected network of on-chain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MetaID protocol. We believe this is a viable path to solve all current Internet issues. An interesting fact is that the first demonstrative application we are constructing for MetaWeb is a messaging app similar to Telegram, fully running on-chain. I believe that as long as we trust that everyone’s vision holds infinite potential,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Internet will only shine brighter.
I’m turning 41, but I don’t feel like celebrating. Our generation is running out of time to save the free Internet built for us by our fathers. What was once the promise of the fre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s being turned into the ultimate tool of control. Once-free countries are introducing dystopian measures such as digital IDs (UK), online age checks (Australia), and mass scanning of private messages (EU). Germany is persecuting anyone who dares to criticize officials on the Internet. The UK is imprisoning thousands for their tweets. France is criminally investigating tech leaders who defend freedom and privacy. A dark, dystopian world is approaching fast — while we’re asleep. Our generation risks going down in history as the last one that had freedoms — and allowed them to be taken away. We’ve been fed a lie. We’ve been made to believe that the greatest fight of our generation is to destroy everything our forefathers left us: tradition, privacy, sovereignty, the free market, and free speech. By betraying the legacy of our ancestors, we’ve set ourselves on a path toward self-destruction — moral, intellectual, economic, and ultimately biological. So no, I’m not going to celebrate today. I’m running out of time. 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定义一下,什么叫“完备”的链上网站/应用,什么叫“完备”的链上互联互通网络 我们要打造的基于@metaidio 协议的网站/应用,其实和大部分人理解的 Web3 App 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理想中的MetaID 应用,应该是一个“完备”的链上网站/应用。基于 MetaID 协议的网络,应该是一个“完备”的链上互联互通网络。 何谓“完备”的链上网站/应用?何谓“完备”的链上互联互通网络? 我们将其定义为:如果一个网站/应用的所有数据都保存在链上,包括用户产生的全部数据,以及其前端代码也都保存在链上,并且其所依赖的后端逻辑/服务也可以由任何人根据链上数据和约定协议(协议也在链上)重建出来,那么我们就称这个网站/应用为“完备”的链上网站或链上应用。 考虑到“链”可以指各种私有链、联盟链等,我们有必要对本文所说的“链”作出界定。 首先,我们需要的链是一条公开的、无许可的公链;其次,为了能够承载数据,这条链需要支持数据的原子性保存(即数据上链要么完全成功,要么完全失败,避免中间状态);考虑到未来的高并发和多用户场景,我们需要一个能天然支持并行处理和无状态验证的模型,当前最佳选择就是 UTXO 模型。 因此,在当前阶段,本文所说的“链”和“区块链”特指**无许可的、可公开挖矿的、采用 PoW 共识的 UTXO 模型公链**。 换句话说,这样的链上网站/应用的存续和运行,不依赖于某一个中心化数据库、服务或任何第三方机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链上数据,无许可地重建出整个应用,并保证其完好运行——这就是“完备”的链上网站或链上应用。 由这些“完备”的链上网站或链上应用所构成的互联互通网络,我们称之为“完备”的链上互联网。 我们将这种“完备”的链上网站或链上应用暂称为 MetaApp,而由 MetaApp 所构成的新一代“完备”的链上的互联互通网络,我们暂称为 MetaWeb。 **MetaApp 具有以下特点:** - 所有核心要素数据都上链,包括用户信息、用户通过该 MetaApp 产生的数据、应用代码、应用协议和说明等。任何人都可以根据链上数据无许可地重建整个应用,且任何人重建后运行的效果都是一致的。 - 用户使用该 MetaApp 产生的主要数据,以及应用本身的代码和协议,都上链存储。只要这条区块链的网络和共识持续存在,应用和用户数据就永远存在;从某种程度上看,用户数据以及应用本身是“永恒”存在的。用户无需再担心数据丢失或应用停止运行。 - 所有上链数据均采用以 MetaID 为代表的结构化数据协议格式保存,使得不同 MetaApp 之间的数据可以互联互通,并实现无许可的相互引用。 **由 MetaApp 构成的 MetaWeb 具有以下特点:** - 整个网络的数据都基于区块链,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其所有权和控制权通过密码学手段归属于生成该数据的用户,而非任何第三方平台。 - 整个网络,包括所有应用、基础设施/后端服务、用户产生的全部数据,以及它们的所有历史状态,都可以从区块链上重建出来。 - 只要数据所在的区块链存在,这个网络就不会消失。基于区块链的特性,这个网络不属于任何第三方,由用户驱动和创建,由分布式矿工共同维护,是一个独立自主、不受任何机构或组织控制、具备自我生长能力的、完备的新一代互联互通的网络。 为什么我们要定义MetaWeb,而不继续用 Web3这个词? 为什么我们需要数据全上链的MetaWeb?这个自主独立的完备的MetaWeb 离我们有多远? 在接下来的文章我会详细说。 原贴首发在 BTC链上: show.now/buzz/15d1df1ccc22bf…
我花了不到100 美元,在比特币链上办了场发布会 昨天,我在比特币链上用 40 多条 TX 将@idchat_io App 发布会文字信息都永久记录在比特币上 利用 MetaID 跨链能力,同时也将 发布会的26 张图片保存比特币侧链上 其实主要花费是更多是链上比特币红包。 这个成本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是极低,50年甚至 100 年后,人们都可以随时在比特币链上查看到这些有有意义信息。 即便 IDChat 不存在,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很快从比特币链上重现当日发布会情况,知道谁说了什么,谁问了什么问题。这就是区块链该有的价值 争论 @bitcoincoreorg 的 op_return升级毫无意义,支持更大的结构化数据,让数据可以用起来,让市场去选择,这才是让比特币更具有价值的基础 我的发布会上 所有铭刻在BTC 上的信息,可以通过这里复原查看: idchat.io/chat/talk/channels…
明天我将代表 @MetaIDio 团队和 @idchat_io 团队来发布比特币上的第一个链上“Telegram” App 这是第一个开在比特币链上的发布会 我会以文字信息+图片方式进行发布 所有文字信息都会铭刻在比特币网络上 我们将不只是发布一个 Web3 App 更是发布一个基于比特币的 "开箱即可用"的开源的去中心化消息应用网络 idchat.io 上的网页版已上线;安卓Beta版也已可以下载,明天发布会可以通过 App 和网页版来实时观看。大家也可以提前体验下“结构化铭刻数据”的美妙。 明天(30 日)香港时间 14:00 ,我们在比特币链上见。
One more thing tonight! 🚀 史上第一个链上发布会来啦! 首个运行在 #比特币 上的即时通讯应用 IDChat App,将于 9月30日14:00 (HKT) 在 #Bitcoin 链上举行链上发布会! 📱 您可以通过 IDChat App 或访问 idchat.io/chat 实时观看 🎁 还有 总价值2000 USDT 的加密糖果包 派送给所有在线参与的朋友! ✨ App 将于发布会当天上午正式上线。
Excited to share that IDChat stands as the most advanced application built on the MetaID protocol. We invite everyone to experience the @idchat_io application and discover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future Web3 apps
🚀 Calling testers for IDChat Alpha 4! Tonight at 8 PM (HKT), we’ll release Crypto Candy Bags in the IDChat group, with a total prize pool of 1000 USDT. Think of them as crypto loot boxes — everyone has a chance to claim a random share of the pool. Join here: idchat.io/chat/ Participation details will follow in the next thread.🧵 🔒 Experience IDChat — a next-gen #Web3 messenger built fully on #Bitcoin
3
15
21
Hello,我们正在开发比特币上的 Telegram ‘I think Bitcoin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much more than just a peer-to-peer currency. It could be the basis for a new kind of internet where trust is built into the protocol, not into people or institutions.’ -- Hal Finney 2009 ‘Bitcoin offers a foundation for a new internet where applications can run on a decentralized ledger, free from central control, potentially revolutionizing how we think about online services.’ -- @pmarca 2014 10多年前,当我第一次深入了解比特币原理时,就沉浸在一种想法里:如果它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数据由用户掌控的特性能应用到互联网上,我们或许能打造一个健壮的、数据互联互通、真正由个体主导的全球性网络。当时我以为自己是第一个这么想的,后来才发现很多技术先驱早已提出相同看法。 几年后,我发起的@metaidio 协议一直在努力将这个愿景变为现实,如今我们离目标已越来越近。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与@IDChat_io 团队合作开发首个链上“Telegram” App,一个完全运行在比特币上的社交应用,Alpha 版我们已内部测试数周了,在链上产生了数万条消息。我迫不及待想与开发者们分享一些开发心得: - Web3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全上链,同时保持Web2的流畅体验; - Web3不仅限于金融应用,它能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工具,并更有潜力触达千万级用户。 另外一个可能反直觉的结论是:比特币的 UTXO 模型可能是更优的Web3载体网络。尽管当前比特币上的Web3应用面临高手续费和扩容难题——这些众所周知——但我们已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此事后续再细说。 虽然@IDChat_io 仍处于Alpha阶段,但已将比特币的UTXO特性发挥到极致,还展示了各种UTXO 网络(包括比特币、@dogecoin @mvcglobal 等)作为未来Web3底层的潜力。 它可能是史上隐私保护最强的IM应用(超越所有Web2应用),我相信它有望成为首款非金融类、能获取海量用户的Web3应用。 比特币生态最近比较沉闷,但改变往往就发生在边缘处。 ‘比特币是数字黄金,但它更有可能是未来Web3世界的基石。’ — Sunny Fung #Web3onBitcoin
我们需要结构化地铭刻数据 对比最近各个 Perp Dex 的火热,比特币生态这几个月非常冷清。 不管是 BRC20 、Runes还是其他的数量高达数十种的比特币资产协议,其实都有两个致命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我看是难以重新热起来的。 1. 没有类似 ERC20 的官方的统一的资产协议 2. 不能真正地大规模用起来 第一个问题暂时是无解的,比特币上的开放特性导致资产协议只会更多。除非更新 OP_CAT时,强推一个资产协议(概率比较低),这个问题先跳过。 第二个问题,这不只是比特币资产的问题,但比特币上由于缺少智能合约、缺少统一资产协议而更加突出。 如何能有效用起来?即便增加 OP_CAT,也只能引入各种粗糙的DeFi应用,然后走 ETH生态的老路?或许是一个途径。 但比特币本身具备很多 EVM 模型没有的优势,发挥出这些独特优势或许能走出一条比 ETH老路更好的道路。 比如,比特币的数据和交易是原子性的,这和 EVM 保存数据需要保存在其他异构链或链下保存相比,是其中一个巨大优势。 既然我们可以将资产、图片铭刻在比特币交易里,为什么不能将应用的数据结构铭刻在交易里?有了数据结构就有可能构建一切应用(程序 = 数据结构 + 算法)。 早期的图灵机就是一条铭刻了很多数据结构的纸带,通过读写(算法)就可以进行一切计算。这种原子性的将数据铭刻在纸带(区块-链条)是比特币 UTXO 模型的独特优势,有了结构化的数据,我们本质上可以构建一切链上应用。 这观点当然不是我首创,@gavinandresen 早在 2011 年就说过类似意思:“Bitcoin is a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It’s not just about moving money; it’s about creating a de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 that can support all kinds of applications.” 有了应用,比特币上的近亿个铭文,也就可以和链上应用天然结合起来,有机会成为“有用”的资产。例如, RATS 为什么不能成RATS社区的准入凭证?ORDI 也许能成为比特币应用的最受欢迎红包资产?也许以后观看一篇比特币上的付费文章,需要支出若干个SATS 呢? 比特币资产因铭刻数据而生,其最终的活力也必然来自于对数据的升级利用。从铭刻随意的内容,转向‘结构化地铭刻数据’,可能是激活亿万比特币原生资产,让它们真正‘有用’起来的关键一步。
我跑了比特币节点粗略统计了一下,到今天已有接近 1 亿个铭文(含 BRC-20、Runes 等),累计推动了超过 2 亿笔交易。这不是小数目,足以媲美一个中型应用的数据量。 但遗憾的是,这些铭文大多无内在意义,彼此孤立,仅为买卖的工具,像数字市场中散落的石子,98% 最终如扬起的尘土,归于沉寂。 设想一下,如果这些比特币铭文不再是无意义的数据,而是承载了人们重要的社交关系、重要的个人私密数据,甚至珍贵的人类集体记忆——那将会催生怎样全新的应用模式?
从core v30升级就可以看到相关趋势,我们很快能看到比特币实现: 1. 单个op_return 最多可包含 100K 数据 (当前是 83 字节) 2. 可以在一个输出中包含多个 op_return (当前是单一 op_return) 3. 默认最低relay fee 是 0.1sat/vB (当前是 1 sat/vB) 这个升级已经可以做很多事情了,等着各种各样基于数据类的比特币上的Web3 应用出现吧,起码这已经给MetaID应用提供了更好的土壤了。 这算是core 很明确的信号,比特币不只是数字黄金,未来矿工收益一定是主要来自手续费,里面的交易大部分不是转账交易 谁和我打赌一下,我赌4年内比特币会扩容十倍以上(通过类似 taproot 的变相扩容也算)
If you are currently testing v30.0rc1, you can leave feedback here: github.com/bitcoin/bitcoin/i…
8
20
28
其实中本聪在2010年讨论交易手续费时表达了这一看法:“几十年之后,当区块奖励几乎消失,交易手续费将会是节点的主要收入来源。我非常确信,20年之后,链上交易量要么非常巨大,要么没有。” 因此,比特币必然会继续扩容。事实上,比特币通过 SegWit 和 Taproot 等升级也已经启动了变相的扩容。 当比特币每区块交易手续费超过区块产出时,便不用担心减半机制。中本聪让比特币每4年补贴减半的本意,也是设置一个交易数量达标的倒计时。 如何让区块手续费超过区块产出?以当前的区块产出来算: 1. 保持最低费率 1 sat/vB 不变,扩容100倍(即约 200MB),每个区块都打满交易就能稳定超过 3.125 BTC; 2.不扩容,但费率提高100倍,当前每个区块都打满也能超过 3.125 BTC。 先不论哪个更容易实现,这二者的共同前提是让每个区块都打满交易,出现大量交易。这样,减半机制就可不用理会。 如何能让每个区块都打满?都是 Meme 币?都是铭文?这是难以为继的——左脚踏右脚是不能成为永动机的。 必然要走应用路线,比如人们的链上微博、链上 Telegram、链上笔记等数据都在比特币上。企业的重要账本、数据都保存在比特币上。 有人会问:人们为什么要将数据保存在这么贵的比特币上?想一想,无意义的铭文都这么多人争相铸造。如果链上 Telegram、链上 X、链上 Notion 都是运行在比特币上的,不可篡改、不可封禁、永久保存,还能和其他 Web3 应用互联互通,彻底打破信息孤岛,那何愁重要数据没人用比特币保存?当真正需求出现时,自然会推动比特币向扩容方向发展,手续费也能下降,更多人能享受到区块链技术的好处。 因此重要的是让比特币回归到正确的方向上——让比特币链上充满交易。
还是很期待看到大概 20 年后比特币将如何维持主网安全…那时一个区块奖励只有 0.0976562 BTC
Statelessness is the best state. The future of Web3 will definitely be built on stateless UTXO networks, not stateful EVM. Thanks to Satoshi for leaving humanity with the stateless UTXO model, making blockchain adoption possible worldwide. TCP/IP is stateless, human neurons are stateless, and the Transformer model is stateless—enabling today’s internet, human intelligence, and modern AI. Web3 will also be like this, and we will be able to see it in the near future. 😀😎
Imagine your Telegram/WhatsApp/WeChat messages encrypted with Bitcoin algorithms, secured by the Bitcoin network. No one can delete or tamper with your messages. No censorship, no eavesdropping, no data breaches. Your private key IS your account, reclaiming data sovereignty. Stay tuned for the breakthrough Bitcoin App! #Web3onBitcoin #MetaID #IDChat
100 PERCENT built on #Bitcoin But… TRULY DECENTRALIZED — never just one client. YOU can run one too. #Web3 #PrivacyFirst
This is definitely the first on-chain Bitcoin red envelope feature in the industry—very smooth and fun! I’ve already sent ou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satoshis tonight. Bitcoin is not just digital gold; it’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uture internet world. How can it be used? Don't understand? You can first experience the alpha version of the first on-chain Telegram on your PC: 👇👇 chat.show.now Please open it with the Chrome desktop and install the wallet ,then join the official group
Bitcoin's first 'on-chain Telegram' is still in testing, but it has already surpassed 1000 users. Join now: chat.show.now/talk/channels/… Tonight at 8 PM Hong Kong time, community users will hold a red envelope rain event. We welcome friends who haven't joined the group yet to participate and become one of the first 2000 users of the first 'on-chain Telegram' in Web3 history!
6
24
35
我们在这个“链上 Telegram” 上增加了 BTC 网络的支持,现在大家可以将数据保存在BTC网络上了,并能和侧链 MVC用户一起无缝交流。 不同区块链用户能在链上实时跨链沟通是一个有趣的体验,期待以后不只是 BTC 和 MVC 用户,还有 BCH、Doge 等 UTXO 网络用户能在同一个 metaid 下,彻底打破应用间区块链间的信息孤岛。 未来的 Web3 已在眼前。体验第一个“链上Telegram”(测试版)👇 chat.show.now
我们近日上线了一个在Bitcoin 和MVC 链上的 MetaID群聊应用。这应该是第一个“链上 Telegram” 第一个测试群已在短短几日内超过了 500 人,感谢社区用户的热情测试。 今晚香港时间8 点整,我将这个这第链上 Telegram 上发红包雨。想知道未来的Web3 应用该是怎么样子? Join 👇: chat.show.now
我们近日上线了一个在Bitcoin 和MVC 链上的 MetaID群聊应用。这应该是第一个“链上 Telegram” 第一个测试群已在短短几日内超过了 500 人,感谢社区用户的热情测试。 今晚香港时间8 点整,我将这个这第链上 Telegram 上发红包雨。想知道未来的Web3 应用该是怎么样子? Join 👇: chat.show.now
You won’t believe how smooth a Telegram running on Bitcoin can be! Tonight, I’m participa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on-chain Telegram based on the MetaID protocol with the Show3 team. The experience is already close to that of a Web2 application. This app will post message on Bitcoin and its sidechains, fully leveraging Bitcoin’s security and decentralization, ensuring absolute censorship resistance and privacy. I hope this app will be launched soon for everyone to test show.now/buzz/f84ab13879cdd9… #Web3onBitcoin
很多人没意识到,MetaID 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数据上链或用户数据主权。 更重要的是,MetaID 将不同区块链上的数据以人为分类方式统一起来了,从此消除了数据割裂和数据孤岛。所有链上的数据都可以无许可地相互引用和组合。 若日后 MBN 解决了扩容问题,并且 MetaID 获得成功,我们的未来数字世界(无论你称之为元宇宙还是 Web3 世界)将只有一个。每个数据片段都是独一无二的可重用的 NFT,所有人进入的数字世界中看到的数据、商品和事件都是同一的、唯一的,不受任何机构控制,这个数字世界的发展完全由全世界用户的每一条链上数据决定,并且可以无限广大。 现在每一条 MetaID 数据,无论是保存在比特币还是其侧链上,都将成为未来这个唯一的数字世界基础部分的一个微小部分。每一条MetaID 数据都是有用的。比如,我现在在比特币上发布的这条信息,我相信日后或许就有可能出现在比特币‘绿洲’虚拟世界中的博物馆某个角落里。 Posted on Bitcoin: show.now/buzz/1590169dcfd6e0…
MetaID is a project we've quietly and steadily developed over 5 years—it's not an experiment, but a focused practice. Thanks to the journalist for the insight on MetaID: 'Building the Next-Generation Internet on Bitcoin? MetaID's Web3 Experiment.' Read it on Bitcoin: show.now/buzz/735f924eb6fce5… original post: jinse.cn/blockchain/3717310.… #MetaID #Web3OnBit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