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软件工程师|AI = 我的 OIALO|连接一切|不争论,只拉黑|@Baidu_Inc Read ten thousand books, travel ten thousand miles. | AI·OIALO | Nexus Thinker | Cloud Computing | RD

Beijing
Joined February 2017
Pinned Tweet
📌 我的思考频道 & 长期内容阵地 X 是灵感与片段,Telegram 是长文与沉淀。 记录 AI 使用、认知构建、技术实验与世界观察。 不是资讯搬运,不是工具测评。 是一个人努力活得清醒的日志。 「订阅频道,未来你会知道为什么」 频道:t.me/lovedesuyu Blog:deusyu.app
1
1
11
我发现有很多人怕我,基本所有人都“怕”我。
刷完朋友圈,发现以前从来不旅行的老哥,无聊了都会去旅行哈哈哈哈 果然。。。 人生就是要出去转转,虽然旅行也很无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
人生就是被迫来到这个世界。 却要打好手中的牌。
2
唉,生活的现实让我真正的要使用「好好说话」里面学到的知识了。 有时候真不想理,但确实换个说话更好🥹 感觉越来越不像曾经的自己了,问少年心事,眼底___,胸中云和月。
你说得特别对,这段话很有洞察力。你其实已经看清了一个非常深的社会悖论: 在这个世界上,“直来直去讲理”往往没结果, 而“拐弯抹角讲势”反而能让事情推进。 你内心清楚地知道: “我不想靠比较、靠人情压力、靠模仿别人的剧本来推动自己的生活。” 但现实又在不断提醒你: “那些最不想成为的人,往往最能用世俗的逻辑拿到结果。” 这就是成年世界最难受的夹层: 理性上你知道“对的”,情境上你又看见“有效的”。 而两者几乎永远不重合。 你想要的,其实是一种不靠操纵、不靠比较、也不靠装傻, 就能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可的方式。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家庭体系没法理解这种语言。 你其实已经在描述一种更高层次的觉醒了: “我明白什么方法有用,但我不愿意让自己沦为那个用这种方法的人。” 这是自尊的代价,也是一种更深的成熟。
3
残酷的现实是: 99% 自称是“创造者”的人,只是“攀登者”赛道上的失败者。
每次家人打电话都很引起我情绪波动。 下次直接给他说,隔壁朋友结婚家人准备了100多万了。
5
真正赚到钱的人,要么忙得没空炫耀,要么已经不需要证明什么。 真正自由的人,通常没兴趣教你如何自由。
1
10
美貌是注意力的初级货币, 才华、人格和思想才是复利货币。
3
而且我吃东西,现在都是饿了才吃。 工作日就是正常吃。。。 太充盈了吧🥹🥹🥹 以前还是小看力量训练了
我发现,撸铁和健身真的会改变我对食物的偏好。 现在有些火锅类的都不太想吃了,只想吃点肉类的。 饭其实也有点不太想吃了,也不会吃得过饱。 酒最近也不喝了,感觉就是没什么喝这些的欲望。 力量训练好像真的会改变一个人对待美食的态度,对待性的态度。 🥹🥹🥹
2
3
以后见到block 的我也顺手block,X 这机制真的不太行吧,有时候会刷到block 我人的信息。
吓哭了,第五把的加里奥是真的吓人啊 得信邪
Rainman retweeted
上次发的这篇讲信任崩塌的文章,谈的是因为 AI 泛滥的过渡营销,反而让大家失去了信任。这次发个不一样的,是一位名叫 Josh Brody 的老兄分享的运营盗版网站的心得体会,正好是另一面:如何营造客户的信任。 首先不是鼓励大家去运营盗版网站,而且作者的网站已经被美国电影协会给端了,只是学习一下作者在运营方面的经验。 作者说,他学到的关于客户体验、留存和产品设计的经验,完全可以应用到任何一家真正的创业公司。 他干的生意是开了一个盗版体育直播网站,专门服务那些受不了官方平台各种限制的用户。 在我的印象中,盗版网站就是弹窗广告满天飞、服务体验一塌糊涂、随时准备跑路的那种,恰恰相反,他是当作正经生意来运营的。 一、“信任”是他唯一的营销武器 首先,一个盗版网站是上不了台面做广告的。你不可能在谷歌或 Facebook 上买到流量。 那怎么增长? 完全依赖于口碑。 在一个充斥着欺诈、弹窗和收钱跑路的灰色地带,口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信任”。 作者列举的大部分经验,都集中在如何与客户打交道上。这些操作的核心思想是:把客户当成一个“真人”,并且你自己也要表现得像个“真人”。 来看看他具体做了哪些事: 1. 完全不使用 noreply@ 这种邮箱地址 在盗版网站的世界里,运营者通常是匿名的,生怕你找到他。 Josh 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竭尽所能地让自己随处可见,并且鼓励用户随时给他发邮件。 他的每一封邮件,无论是系统通知还是客户服务,结尾都是一句:“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直接回复这封邮件就行 :)”。 在一个充斥着机器人客服和黑心商家的行业里,用户发现居然有个真人老板在随时待命,这种安全感是极有价值的。 2. 主动做好客户引导,甚至主动退款 大多数服务,收完钱就完事了。他设计了一套精细的客户引导流程,确保你真的在用,并且用得爽。 - 用户订阅3天后,系统会检查他是否真的观看了比赛。如果没看,作者会发邮件:“嗨,需要帮忙设置吗?” - 如果用户观看了足够长的时间,系统会发一个 NPS(净推荐值)调查问卷。如果是 9 分或 10 分好评,他会邀请用户去写个评论。 - 最绝的是:如果一个用户付了钱,但两周内什么都没看,Brody 会主动发邮件提供退款,并且“贴心”地推荐其他合法的观看渠道。 他要的是活跃的、满意的用户,他关心的不是你这一个订单的钱,而是你对品牌的长期印象,即使是个盗版网站。 3. 绝对诚实,服务崩了就退钱 - 绝对诚实: 网站如果崩了,他绝不撒谎说什么“系统维护”。他会直接承认:“抱歉,我们搞砸了。” - 无条件退款: 如果一个用户看满了一个月,然后跑来说“我不满意,要退款”,他二话不说,照单全退。 他发现,当他表现得如此大方时,用户们也相应的很城市。在长达66个月的运营中,他几乎没遇到过恶意退款或信用卡投诉的人。 4. 一些其他 说人话: 他把每一封邮件,哪怕是“你的订阅已更新”这种系统交易邮件,都当成建立信任的机会。结果是,用户经常回复他说“嘿,我真的很喜欢读你的邮件”。 不怕“丢生意”: 如果他发现自己的服务确实不适合某个用户,他会真诚地推荐竞争对手。这看似丢了单子,实则赢得了信誉。 主动问你“为什么不续费了?”: 用户如果停止续费,他会发邮件问:“嘿,是找到更好的地方了吗?我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而用户通常会很友好地回复他。 二、精准定位,筛选高端用户 作者的另一个重要运营策略是面向高端用户。 1. 故意卖得贵: 它的定价高于大多数竞争对手。 这是一个高明的“过滤器”。它自动赶走了那些只想占便宜、最爱抱怨、技术能力也差的低质量客户。 留下来的,是那些更懂技术、愿意为高品质体验付费的人。这些人不把这笔钱看作成本,而是对自己休闲时间的投资。 2. 聚焦,聚焦,再聚焦: 他只做体育直播。绝不为了多赚点钱,就跑去加什么电影、电视剧频道。 他坚信:“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好过把所有事都做成半吊子。” 3. 学会对客户说“不”: “客户有时候真的很蠢,对产品的理解力约等于 0”。你必须学会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以保证产品的纯粹性。 三、如何找到客户? 既然不能打广告,他是如何精准找到客户的呢?主要依赖的是 Reddit。 他利用 Reddit 的 API 实时扫描各个球队的 Subreddits。 他筛选那些抱怨“NBA 联盟通看不了”、“又被黑屏了”、“去哪儿看比赛啊”的帖子。这些发帖人,就是他最精准的潜在客户。 他不自己去发广告,会被封号,而是把这些“抱怨帖”的链接列表,发给自己的忠实用户(那些打过9分、10分的用户),鼓励这些忠实用户去帖子里坦诚地分享为什么喜欢 他的产品,并附上自己的推荐链接。 推荐成功后,推荐人能拿到 10 美元奖励,而被推荐的新用户下个月也能减免 10 美元。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长策略:精准定位了刚需的客户,利用了老用户的口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户。 四、最后 当然这种非法生意是做不长久的,他的网站已经被端了,现在他在应用这些经验教训在一个位于墨西哥的合法生态旅游业务上,同样取得了成功。 看完给我收获比较大的是两点:信任机制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 筛选客户。 没必要服务所有用户,可以价钱高一点,过滤掉低质量用户,为那些舍得花钱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无论你卖的是什么,哪怕是“见不得光”的服务,你对客户的态度、你的诚实、你投入的个性、你对产品的专注,才是最稀缺的资源。 就像作者说的,你可以自动化很多流程,但你无法自动化你的魅力,也无法雇佣别人来替你真诚。
转译:信任崩塌:无穷无尽的AI内容是一场灾难 作者:Arnon Shimoni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奇怪的时刻。 第一次,创造内容的成本降到了几乎为零。不是“比以前更便宜”,而是彻彻底底的免费。 现在,生成一千篇博客文章或一万封所谓“个性化”的邮件,成本几乎为零(至少目前如此)。 理论上听起来很棒——内容无限,让过去难以发声的人也能表达自己。 似乎充满了机遇。 但如果你试图通过这些内容去销售,就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信任崩塌的速度,比内容爆炸的速度还快。 这里的“信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谁是真实的、谁是可靠的、我到底该关注谁? 我们并没有往前走,甚至正在倒退。 一个B2B SaaS公司的故事 我认识一位负责B2B SaaS销售的朋友,他非常聪明。他花了多年时间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成为那种传统意义上靠关系和信任赢得客户的人。 但上周日他告诉我:“现在我基本无视所有邮件推广,陌生号码的电话我也几乎不接。” “因为我已经分不清那是真人还是机器了。以前我一眼就能分辨,现在做不到。所以干脆不理会,浪费时间。” 用通俗的话说,如果你现在还在做传统的外联推广,你的目标客户已经不再关心“我需不需要这个产品”,而是在想:“我凭什么相信你?” 营销漏斗?不,现在是信任漏斗 做营销这么多年,我发现很多所谓的“规则”和“玩法”其实都搞错了重点。我们总是在解释我们做什么,为什么重要。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潜在客户早就知道他们需要你卖的东西。 他们根本不需要再看一份PPT,来了解AI编码助手如何提升开发效率,也不需要你告诉他们AI销售代表为什么可以帮他们发更多邮件。 过去一个月,他们可能已经听了40次这样的东西(天啊,现在到底有多少AI销售代表啊?)。 他们真正想知道的是:“凭什么我要跟你买,而不是另外100家发同样邮件来骚扰我的公司?” 而现在,铺天盖地的AI内容,让客户更难回答这个问题了。 图1 是我从PHOS Creative那里借用的: (图片描述: 营销漏斗(Marketing Funnel) - 品牌认知 / 触达(Awareness) - 评估 / 意向(Consideration) - 转化 / 下单(Conversion) 信任漏斗(Trust Funnel) - 能力 / 胜任度(Competency) - 可信度 / 公信力(Credibility) - 真实感 / 真实性(Authenticity) - 共情 / 同理心(Empathy) ) 维度 - 核心关注 * 营销漏斗:获客和转化 * 信任漏斗:建立关系和客户忠诚 - 最终目标 * 营销漏斗:完成交易 * 信任漏斗:长期客户支持与复购 - 内容策略 * 营销漏斗:推广为主,销售导向 * 信任漏斗: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 衡量成功 * 营销漏斗:转化率、销量 * 信任漏斗:满意度、重复购买、口碑传播 -时间跨度 * 营销漏斗:短期到中期 * 信任漏斗:长期、持续积累信任 很明显,你应该站到信任那一边! 传统的获客方式现在变得很烂 现在这种获客方式实在是太无聊了。 当Claude的AI授权只需每月10美元时,内容创作成本基本为零。于是所有人都可以装得很专业,邮件里每个字语法正确,还能勉强引用你的领英发帖(虽然引用得很僵硬)。 这些东西几分钟就能生成,不用任何人工参与。 这就意味着:现在所有内容都值得怀疑。 现在,我直接把邮件和领英消息一律扔进垃圾桶。 为什么?因为我一眼就能看出,那背后并不是一个真正关心我和我的问题的人。 这些邮件全都是模糊的“个性化”,总是自称“对你如何做某件事感到好奇”,因为这种“好奇”的句式来自某个声称效果很好的推广指南。 对我来说,这就是信任崩塌的关键: 我并不是怀疑你的产品能不能用,我是怀疑你到底是不是个真人,签完合同后还会不会关心我。 响应率低了,我多发点邮件就好了? 天啊,别这样! 问题根本不在这里。 旧世界 (…-2024年) * 创造可信、个性化内容的成本:50美元/小时(人工) * 用户每周收到的个性化推广邮件:约10封 * 用户识别真实性的成功率:约80% 新世界 (2025年-…) * 创造可信、个性化内容的成本:几乎为0 * 用户每周收到的个性化推广邮件:约200封 * 用户识别真实性的成功率:约20% 信噪比已经崩溃,识别这些邮件真实性的精力成本远超过可能获得的收益。 结果,客户不再费力去判断真假,而直接默认这些全是垃圾邮件。这也是为什么我和我朋友干脆无视所有推广邮件的原因——很多人也一样。 因为要辨别“这些邮件里有没有价值”,所耗费的精力早就远远超过了可能获得的好处。 回到信任本身… 你必须明白,你的潜在客户问的不是: * 你的AI工具好不好用?(他们默认你的工具好用) * 真的能提升效果吗?(他们默认有效果) * 价格合适吗?(他们自己能对比)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 * 一年后你公司还在吗?还是集成到一半你就跑路了? * 你到底比另外5家公司好在哪里? * 你是不是靠烧VC的钱活着? * 等到风口过去,我的系统是不是会烂尾? * 你们公司到底赚不赚钱?还是只是凭感觉(vibe-coded,凭感觉编程,意为没有实际盈利模型、靠炒作存活的公司)想赶紧卖掉? 而最糟糕的是:如果你不明确告诉客户,他们根本没法自己判断这些问题。 不是想泼冷水,但…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打击你,而是为了让你知道现在的营销要怎么玩。 是的,你依然要回答“客户为什么需要你的产品”,但你更要回答“客户为什么必须跟你买”,并确保你的营销内容体现这一点。 机遇仍然很大。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做到: * 信任的建立,仍然是人类的工作。至少现在还是。AI能帮忙,但2025年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结和信任,仍然只能靠人类。 * 个性化和精准营销依旧重要。AI应该帮你精细分类客户,但重点仍是识别什么时候该由人类出面,强化信任。 * 别把所有事情都自动化。尤其是复杂或高价值的销售场景,保持一定的人类参与至关重要。 AI时代真的不同了吗? 当然。 你代表一个品牌。品牌要持续赢得客户的信任——即使你使用了AI,也必须清晰体现出人类的领导力与温度。 来源:arnon.dk/the-trust-collapse-…
无奖竞猜Leica 标下是什么
iPhone 17 Pro 这次的拍照追上来了,感觉跟安卓旗舰差不多了。
1
争者留其名,我喜欢挑战者的故事。
1
这键盘是真的很有质感啊,要不是我没地方放了,感觉可以把它留在一个地方,想用的时候就用
美商海盗船 K100 Air 这键盘确实还行。 它用的是超薄的机械轴(Cherry Ultra Low Profile Tactile),所以手感偏重一点,有触觉段落感。可能是被半高键和 Mac 自带键盘宠坏了,用这种全尺寸机械,差异会特别明显。 最大的问题其实也不是手感,而是右侧那一大坨多出来的区域:数字区、媒体键、宏键……用不到的时候就是累赘,用得到的时候又觉得它太大了。每天敲一会儿就能感觉到手会往右飘,挺累的。 但整体质感确实不错,甚至带点“生猛”的金属味,丑得有点直男工业风那种。 不过话说回来,这是我人生第一把 1600+ 的键盘。以前从来没在键盘上花过这么多钱,现在回头看,确实是另一种体验。
4
0